2012年5月26日 星期六

韓寒的青春油漆


四年前來北京的時候第一次聽到韓寒這個名字,那個時候在書店努力的讀了他的成名小說「三重門」。現在記憶幾乎全被抹去,只留下當時閱讀的感受(正好應驗社工人常說的:你實際上做了什麼往往不會有人記得,但是你給人的「感受」如何永遠不會被忘記。)

當時的感受:這殺小==

當時還得知另一個新竄紅的年輕小說家,叫做郭敬明,以「帥哥年輕作家」作為一個賣點吧,成名的小說是「幻城」、「悲傷逆流成河」等,你看看~光是書名就饒富傷春悲秋的意味。

四年前在北京的時候,研究計畫呢是做卡爾維諾寫的「看不見的城市」報告,目標呢是把書中的「元大都」意象和當代「北京」的象徵意涵做一個討論。簡單的說,我當時實在被卡爾維諾製造出的「象徵性意義與詮釋學脈絡」給迷住了。而郭敬明愛上層樓的賦新詞,正好提供了不少「象徵」。

不過內心的感受總覺得:並不特別好看、「強說愁」的痕跡太深、實在太「網路小說」。


這次來北京的第四天,就讀到網路上流傳甚盛的「韓寒寫台灣--太平洋的風」一文。
除此之外,地鐵站裡常被韓寒的「凡客誠品」的鞋子(or潮T)廣告如影隨形的跟著。

韓寒似乎值得讀一讀,尤其是他寫道

作为晚辈,我们谁也不知道能否弥补这一切,还是继续的摧毁下去;我失落在不知道我们的后代能不能生存在一个互相理解而不是互相伤害的环境之中;我失落在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要不停的考虑措辞,以免哪个地方说过了线;我失落在当他人以善意面对我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居然是会不会有什么阴谋;我失落在我们自己的文艺作品很少能够在台湾真正流传,而能在台湾流传的关于我们的大多是那些历史真相和社会批判,更让人失落的是那些批判和揭露往往都是被我们自己买了回去,用于更加了解我们自己。除了利益和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我们几乎对一切都冷漠。这些冷漠和荒诞所催生的新闻都被世界各地的报纸不停的放在头版,虽然可以说这是官方的错,但无奈却也成了这个民族的注释」。


至於郭敬明?呃,誰?

我同意許多網路讀者的看法,韓寒的散文寫得比小說好,每一篇至少都會有那麼一兩句夠諷刺、夠刺心的「名言佳句」。雖然讀到現在總覺得他一直販賣:「中國人民的無奈、無奈與無奈」不過話又說回來,若是中國幾億人口的無奈才累積成這麼一個韓寒,那麼,他就算再販賣一百本的「無奈與無奈」也不會嫌多。




前幾天在晚上回家的路上,用十塊人民幣在推車上買了一本韓寒的新書「青春」(原價三十塊錢)第一篇第一句話就這麼說「這些年輕人都是無解的,多麼可悲的事情,本該在心中的熱血,他塗在地上。

讀完這篇之後,噢,原來這句話是在回應無奈的富士康跳樓事件。
是啊,這麼些年輕人的熱血,一筆撞在地面上。

韓寒青春油漆,可能沒有寫出什麼衝撞與革命吧,我想,他寫得是無盡的無奈和嘆息。

嗯,寫不下去了,先這樣。



另外,關於比喻與象徵意義,我還記得Grey's Anatomy裡面某一集,Derek 和 Bailey討論「當有人問起『該如何抉擇』的時候,到底該怎麼回答?」Bailey說:「使用比喻(give her an analogy),越模糊越好。」Derek:「什麼意思?」Bailey:「其實問問題的人心中有一些答案,你只是需要給他一些引導、他自己會找出適合他的解釋,而你,也不需要因為當初給了某個明確的建議,倒後來不如他意,他反而會責怪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