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7日 星期六

Five minutes Friday in Chinese:每週五花五分鐘速寫不停錶不修改_2015一月、二月


偶然發現Five minutes Friday這個網路社群,每個星期五,有一群網路上的部落客們,用五分鐘的時間速寫同一個主題。不修改、不延長時間、只是短短的五分鐘來速寫。蠻有趣的,我也來試試看。不過我寫作非常的慢,產量相當低XDD,所以決定把好幾週一起集結起來,再來看看會發生什麼事好了。不過,這些人都是用英文寫作,有興趣的你也可以一起加入我,用中文寫寫就好了。

雖然乍看之下有點像是高中的時候段考考國文作文一樣,在極短的時間內努力把一些無意義的字拼湊成看似感性的抒發。用另個角度想,在極短的時間內,集中思考與聯想某一個文字的概念,無關好壞、無關對錯、無關用途,單純的給自己一些自由寫作的下課時間。下課時間最棒了,對嗎?


一、1/30/2015
Wait等等。等待。

「人生就是一場又一場漫長的等待,」這類的話好像很常出現在偶像劇的開頭片段,然後主角會一邊旁白「等待出生」,(畫面一邊切換到哇哇大哭的孩子,還有流淚的爸爸)「等待學會開口說話」(畫面變成孩子牙牙學語說出:baba,在廚房炒菜的媽媽跑過來要孩子在說一遍);「等待爸媽來接你回家」、「等待放暑假」、「等待成績放榜」、「等待喜歡的男孩送宵夜到宿舍樓下」、..... 然後畫面一格一格的切過之後男女主角就會出現了:男主角在排隊買爆米花跟可樂等球賽開打,女主角剛睡醒衝出門在等公車。

「你等待些什麼呢?」剛坐上公車喘了一口氣的女主角,拿出耳機播放音樂,一邊旁白這個問句。





二、2/06/2015
Keep 保留、保存、繼續。

想起搭飛機的時候,讀了馬奎斯的一篇短篇小說「這個城裡沒有小偷」,故事中貧窮的丈夫原本想偷撞球店抽屜裡的兩百披索(錢),結果卻發現店裡什麼也沒有,一氣之下把撞球店裡的撞球都給拿了。整個故事就環繞著這對夫妻自從拿了這些雖然價值不錯,但太過顯眼怎麼樣也處理不掉的撞球(因為全城的人都知道撞球被偷了),以及偷竊之後一連串道德上的掙扎。到底這些撞球該不該留著?

記得星期天教會裡的牧師說「你的行為終將反映出你究竟相信什麼。」在這個瘋狂又貧窮的世界裡,我所相信的,如何在行動中成為了自己?我所留存的--氣息、文字、行動,最終將以怎樣的形態開展開來?



三、2/13/2015
When 當時,那時,何時。

自從住到美國中西部以後,才開始學會什麼是寒冷的冬天。冰雪嚴寂,偌大的白茫天地間,如此了無生息,有時甚至覺得安靜的難以自處。尤其是到了二月和三月,經常在期待春天來臨又無望的失望中輪迴,直到對於冬天的無奈都被消磨殆盡,盼望也悄然摘下浮動的稜鏡。

然後在那樣一個偶然的窗前,抬頭看見消失在速度間的枯枝枯木抽出綠芽,延著馬路織成乾淨的網。在那樣的時候,你知道,死而復生的是無人能敗的。




四、2/21/2015
Open 開啟、打開。

小的時候最喜歡開冰箱,在炎熱的台北盆地生活,一放學回家,就找機會打開冰箱,看看裡面有沒有媽媽早就冰鎮好的酸梅汁,或是檸檬水,偶爾會在冷凍庫裡看到幾隻蘇打口味的日式冰棒(小方形的,外層是藍色、裡頭是白色的),然後趁著沒人注意趕緊把它吃光光。上大學道外地讀書之後,開冰箱變成是懷念家的行動,在沒有廚房,只有微波爐的宿舍裡,把一些從家裡帶來的食物熱一熱,試圖填飽思念家裡味道的無底洞,當然也要把食材包裝的特別醜,防止宿舍裡無名的小偷,免得他看上了媽媽的手藝,趁人不注意把美食獨自掠奪。離開台灣以後,開冰箱變成是日常的公式,週六採買食材之後,週日的下午煮了一大鍋菜,(或是下飯的肉)再分成小盒小盒的冰到冰箱裡,以滿足三天、五天的胃。結婚之後,偶爾會和先生在學校工作到半夜,回到家,常常無意識的走到廚房,打開冰箱,看看有沒有吃剩的零嘴,喝剩的奶酒(或豆漿),試圖解一解疲憊。



五、2/28/2015
Visit 拜訪。

有的時候你以為自己只是短暫的造訪某處,結果到頭來,那個地方卻成了你想回去的地方。這樣的領悟,往往是因為在(你以為只是暫時的)旅途中又造訪了新的地方的緣故。例如,我從未想過把安娜堡當成是我的家,直到我在嚴寒地冬日裡去了一趟日思夜夢的陽光加州(當然陽光的加州只是陽光的台灣的替代品,而台灣總是下著惱人的雨)。

所謂的一期一會,我偶爾也會這樣解釋,有的時候你以為自己只是路過某個人的生活,過了幾年,偶然想起來的時候,才發現他已在你的心上蓋了一個住宿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