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4日 星期四

電影心得速記--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愛的萬物論


如果Interstellar「星際效應」談的是未來宇宙中超越時空的愛,那麼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愛的萬物論」講的就是在那個浩瀚的宇宙裡,地球上曾經發生過切切實實的愛。相較於「星際效應」對無垠宇宙的大膽探索,「愛的萬物論」更像是輕輕的推開面向星空的窗戶,卻在玻璃的反射裡看見推開窗戶的那個人,還有他旁邊溫柔而強壯的妻子。

愛的萬物論講的是天文物理學家Stephen Hawking從學生時期與第一任妻子Jane相遇、相戀、檢驗出運動神經元疾病(也就是前一陣子因為冰桶挑戰而爆紅的ALS漸凍人),在婚後如何度過漫長歲月的故事。

btw,點此進入The Theory of Everything電影原聲帶連結

btw,電影還提到霍金跟他的同事Kip Thorne打賭,若是他輸了,就幫他訂閱一年的成人雜誌XD,而Kip Thorne正是Interstellar的天文物理專業指導。





----------------------------------------以下心得包含劇情------------------------------------

我喜歡導演在電影中幾個用畫面而非台詞說故事的片段,一開始霍金騎腳踏車穿梭、划船隊同學們練習時大腿的肌肉與濺起的水花、霍金從上層床鋪一躍到桌上的輕快畫面,都從細部的肌肉表現出青春與生命力。還有最一開始的輪椅繞著地毯轉著圈、霍金在火車上把牛奶加入黑咖啡裡的乳白色弧形;Jane繞著圓跑上劍橋宿舍裡一層又一層的樓梯;一圈一圈的同心圓暗指著霍金的黑洞理論,把身為科學家所以生活中每一件小事都可能和研究有關的執著與聯想,拍得既專注又浪漫。不過我覺得燈光顏色調有點太浪漫了,舞會時橋上的燈泡和橋下的景觀燈都太完美了。

就電影劇情而言,我其實對Jane的角色更有共鳴,一位喜歡William Blake 的詩的Medieval文學研究者,愛上了一位與自己信仰截然不同的科學家,接著在面對未知的疾病挑戰時,人們(霍金的爸)告訴他「你面對的不是一場硬仗而已,而是一場必輸的挫敗」,他卻能堅定的說出「也許你覺得我看起來不像是個非常堅強的人,但是我愛他、他愛我,我們會一起面對。」(這一段我超級感動嗚嗚)

左邊是原照片,右邊是電影裡的一幕,相似度90%!

當然,有的時候說得容易做到難,而Jane在他接下來的數十年歲月中,用細小的生活片段活出她的勇敢與堅定,把她的愛情埋藏到對生命的信念裡。我還蠻高興片尾裡的字幕說,她後來拿到了中世紀詩歌文學的博士--支持照顧一位天文物理學家、養育三個孩子、還能追求學界知識的女性--OMG我覺得她太厲害了。
William Blake可說是十八世紀英國的圖文作家! 他寫詩、他的妻子繪圖

說到男性天才旁邊的女性角色,最近還有另一部電影The Imitation Game 模仿遊戲 即將上演,內容講述定義了現代電腦的Computer Science之父Alan Turing在二戰時期經歷的起起伏伏。而當中飾演愛慕他的Keira Knightley在最近的一則訪問中表示「欸對啊,拍攝女性天才的電影在哪裡呢?」有趣的是,他和英國telegraph的記者試圖回想近期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叫做什麼名字,兩個人都皺起眉頭,怎麼也想不起來。這個小插曲幾乎濃縮了女性在學界的困境,我們已經知道有一些努力而傑出的女性,但她們始終少了一些關注。

一看完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我就想到最近讀到一些有關影像如何呈現殘障還有人的身體形象如何作為人道(Humanitarian)工具的文章,(順便推薦一下這本蜃樓的新書:抱殘守缺:二十一世紀殘障研究手冊,雖然我還沒看,但已請台灣家人代購哈哈)我覺得這部電影可以作為一個不錯的參考資料,隨著霍金身體形貌的改變,在看電影的時候可以稍稍觀察一下,他周遭的人(甚至是他自己)在每一個階段是怎麼觀看他的?尤其是Jane這個愛他的人,是怎麼看他的。在電影的場域裡,所有的人都可以恣意且大方的注視螢幕上的漸凍人扭曲的手指、歪斜的肩膀、還有一跛一跛的不良於行。但是我們在現實社會中,一旦遇到身體不同於一般人的人時,我們又是怎麼樣移動我們的視線?又是為什麼?

我其實很喜歡電影中幾幕,一幕是霍金取得博士學位後,在家裡與家人朋友用餐慶祝,雖然使用叉子已經很困難,餐盤上的食物總是跑來跑去的,但是這些關心他的人依然可以談笑風生,很自在的交談,把他當成是一個完整的人、而不是半個人--或者說當成是殘障。甚至是他中途離席,大家也不會大費周章、緊張兮兮的去扶他或是幫他什麼忙,依然自在的聊天,只有Jane擔心的望了望霍金的背影,似乎是要等他開口,她才會上前幫忙。還有一幕是Jane從廚房外推來第一部的輪椅,這一段沒有什麼激昂的音樂,她只是靜靜的把輪椅放在霍金的椅子旁邊;還有一幕也是Jane打開門,兩個小孩開著自控式電動輪椅給霍金驚喜, Jane還是說「如果你不喜歡也沒關係」。看到親友們尊重霍金身為一個人的自尊,把「他可以自己決定」看成是非常重要的互動基準,還是蠻感動的。(雖然這幾段同樣可以解讀為:沒有人可以理解霍金身體上的孤獨與無力。XD)

提到影像中的殘缺人體,不得不聯想到蘇珊桑塔格在「旁觀他人之痛苦」( 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裡說的,當我們在影像中注視這些殘酷而與我們保持距離的痛苦時,我們究竟是滿足了偷窺他人的樂趣;還是使我們的內心麻木,把他人的痛苦視為稀鬆平常;還是試圖激起我們的同情心?被激起的同情心究竟從何而來、從何而去?而我們的同情心之於終止苦難有什麼意義?這些是看完電影的人--無論有沒有意識到--都無法避免的問題。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電影名稱很有意思,他指的「萬物」不只是霍金在物理研究中追求的對宇宙萬物的簡潔解釋,也是關於人生的疼痛、孤獨、愛與年歲,這些努力活過了才能留下的軌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