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utniko! 的設計很時尚、有點瘋癲、表達很抽象的概念又拿出具體的畫面,然後不顧疆界藩籬的穿梭在各種模糊地帶。
英日混血的Sputniko! 熱愛時尚、喜歡電音、喜歡影像、喜歡音樂和製作 MV,在東京的時候和Uniqlo合作、擔任LV和Prada的模特兒。大學主修數學和資訊工程,並且在倫敦的皇家藝術學院(Royale Colleage of Art )念互動設計,畢業製作的作品在他畢業後立刻接連受邀到東京的MoCA(Transformation)和紐約的MoMA(Talk to Me)展出,2013年被MIT Media Lab聘為助理教授主持Design Fiction Group (科幻設計組)。
Sputniko! (read more) 做為一個音樂家、表演者、工程師、科學家和設計師,他說,「設計是我的重心,」如果只用一句話來描述他的工作,那就是:
為了把設計出來的東西讓世界各地的人們討論,他大量製作MV,以自己為主角,創作音樂與歌詞然後放上Youtube好讓設計圈以外的人也能夠看見,並且加入討論。Sputniko!的設計不只是邀請人們討論他豐富的影像,他說「我常常把問題post在論壇上,讓專家告訴我解決之道」,整個設計過程透過網路、結合各種專家的意見來創作,包括NSAS的月球專家、研究烏鴉的動物學專家、還有生物藥學的教授...等。
Sputniko!的設計明顯受到Donna Haraway唐娜哈洛威所說的Cyborg (賽伯格) 概念的影響,試圖建構一個不再是傳統二元對立(如:機器vs自然, 男性vs女性, 動物vs人類)的世界,他混合了廣泛定義的「有機體」(人、動物)與「非有機體」(機械、電腦)複合性別(不再是二元的男性、女性)的表現。"Cyborg"就詞彙上來說等於Cybernetic+Organism,而這樣的「混種」乍看之下很容易被理解為混亂混和物的烏托邦概念。(不過在此先略過對哈洛威的批判與防守)
我覺得Sputniko! 令人驚艷之處在於,他不只是在二元界線不穩定的細縫斷裂間批判社會建構的現實,而是主動創造一個新的空間,重新塑造自然和文化混砸的可能性,用實現/再現的方式回應Donna Haraway的賽伯格宣言(Cyborg Manifesto):「什麼是自然、什麼是機器、什麼又算是人?」
有趣的是,Sputniko!以MV的故事實在的挑戰了父權體制主導科技/科學的世界,利用情境劇以及第一人稱的敘事方法,提出精準的想像:在這個重新理解的破碎(segamented)世界裡,如果邊陲者(peripheral)能使用科技作為賦能的工具(tools of empowerment),並且實際應用到自身的景況中,會發生什麼事情。
好,我先承認,以上一堆有的沒的名詞,不如直接來看看他的作品吧!
Shushiborg Yujari, 2010 ( 壽司博格由香里)
劇情:"Nyotai Mori"裸體料理(女體盛)是日本由來已久的一種用餐方式,將壽司放在裸身的女子身上享用。「壽司博格由香里」就是在這樣的概念下被製造出來服務客人的賽伯格,然而由香里的程式智慧隨著時間發展,逐漸意識到自己不過是個性玩物,便開始計畫逃離現狀,於是她改變身體裝置,將刀子裝到原本服務客人的部位,然後由香里成了一個致命的殺人武器...。
(*以下影片有血腥畫面*)
壽司轉盤prototype實體影片
Crowbot Jenny, 2011(烏鴉機器人珍妮)
劇情:烏鴉機器人珍妮是一個孤單的女孩,雖然她身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她依然難以融入同儕之中。事實上,珍妮比較喜歡和動物說話,於是她開始和烏鴉對話...。
烏鴉機器人可以說以下幾句話:Hello./ I am in danger!/ I love you!/ Where's my child?
下面這個prototype測試的影片裡可以看到烏鴉說"Hello!"回應烏鴉機器人。
Moonwalk Machine- Selena's Step, 2013 (月球漫步,薩琳娜的腳印)
劇情:還記得月球上第一個男人腳印嗎?大家都知道是1967年阿姆斯壯的那一步。不過,你知道月球上第一個女人的腳印是誰的嗎?13歲的少女薩琳娜有著一個夢想,想要在月球表面留下她愛穿的高跟鞋的印子。於是她開始製造一個月球漫步的機器,好讓她的高跟鞋在月球上跳舞...。
Menstruation Machine- Takashi's Take, 2010 (月經體驗機,隆先生的體驗)
劇情:隆先生是一個喜歡變裝的日本少年,平常喜歡女性服裝與打扮的他不滿現狀,他希望能更進一步體驗女性身體的狀態,於是他發明了一個可以穿戴的月經體驗機,好讓他感受女性朋友每個月流血的獨特經驗。
月經體驗機的這個設計引起廣泛的討論,上傳到youtube後一週之內就超過十萬人點擊,Sputniko!的發想不只是來自變裝群體的渴望,更起源於藥物與生物醫學在現實世界的發展。他說:以日本為例,健康局(Ministry of Health)只用了六個月就通過威爾鋼的審查許可,卻花了九年的時間才終於在1999年通過避孕藥的審查許可。科技的進步顯然與政治、社會與文化背景緊密相連。女人還會流血多久呢?如果有一天女人不再因為月經而流血疼痛,例如更年期或新的生物科技發展,月經體驗機會不會成為一種歷史軌跡?
看Sputniko!的作品的時候,不得不令人想起Barbara Kruger 用Futura粗斜體說的那句「你的身體就是戰場」在Sputniko!的作品裡,每個角色都有非常鮮明的陰柔女性氣質(feminine look),科技應用能力也很強,尤其是Sputniko!花上不少力氣克服科技上的問題。而在這樣的女性身體裡,他們有著非比尋常的慾望,有足夠複雜的故事,讓他們能在戰場上發出響亮而豐富的聲音。
--------------------------------------------------------------------------------------
我之所以開始想把這些藝術家整理出來,是因為UM藝術與設計學院舉辦的Penny Stamps Speaker Series公開講座,每週四傍晚在密西根電影院的免費演講,我從中獲益良多。他們邀請到各國著名的藝術家或設計師,除了介紹自己的作品與中心思考之外,同時也回答「我怎麼成為現在的我」這個人生課題,企圖給藝術與設計系的學生一些關於職業與人生的啟發。雖然我不是藝術設計系的學生,但是這些講者往往丟出許多值得深思的觀念與刺激,無論是關於熱情、痛苦、或對話,都是每個人--無論作為群體或個人--能夠感受或經歷的。
而這些,包括思考方式、藝術概念和對話的範疇...等是我過去在台灣校園裡面沒有接觸過的,希望可以藉此機會自我整理,也和你們分享。
Sputniko! |
Moonwalk Machine-Selina's Step, 2013 |
「我為引發辯論而設計。」("I do design for debate.")
為了把設計出來的東西讓世界各地的人們討論,他大量製作MV,以自己為主角,創作音樂與歌詞然後放上Youtube好讓設計圈以外的人也能夠看見,並且加入討論。Sputniko!的設計不只是邀請人們討論他豐富的影像,他說「我常常把問題post在論壇上,讓專家告訴我解決之道」,整個設計過程透過網路、結合各種專家的意見來創作,包括NSAS的月球專家、研究烏鴉的動物學專家、還有生物藥學的教授...等。
Sputniko!的設計明顯受到Donna Haraway唐娜哈洛威所說的Cyborg (賽伯格) 概念的影響,試圖建構一個不再是傳統二元對立(如:機器vs自然, 男性vs女性, 動物vs人類)的世界,他混合了廣泛定義的「有機體」(人、動物)與「非有機體」(機械、電腦)複合性別(不再是二元的男性、女性)的表現。"Cyborg"就詞彙上來說等於Cybernetic+Organism,而這樣的「混種」乍看之下很容易被理解為混亂混和物的烏托邦概念。(不過在此先略過對哈洛威的批判與防守)
Crowbot Jenny, 2011 |
我覺得Sputniko! 令人驚艷之處在於,他不只是在二元界線不穩定的細縫斷裂間批判社會建構的現實,而是主動創造一個新的空間,重新塑造自然和文化混砸的可能性,用實現/再現的方式回應Donna Haraway的賽伯格宣言(Cyborg Manifesto):「什麼是自然、什麼是機器、什麼又算是人?」
有趣的是,Sputniko!以MV的故事實在的挑戰了父權體制主導科技/科學的世界,利用情境劇以及第一人稱的敘事方法,提出精準的想像:在這個重新理解的破碎(segamented)世界裡,如果邊陲者(peripheral)能使用科技作為賦能的工具(tools of empowerment),並且實際應用到自身的景況中,會發生什麼事情。
好,我先承認,以上一堆有的沒的名詞,不如直接來看看他的作品吧!
Shushiborg Yujari, 2010 ( 壽司博格由香里)
劇情:"Nyotai Mori"裸體料理(女體盛)是日本由來已久的一種用餐方式,將壽司放在裸身的女子身上享用。「壽司博格由香里」就是在這樣的概念下被製造出來服務客人的賽伯格,然而由香里的程式智慧隨著時間發展,逐漸意識到自己不過是個性玩物,便開始計畫逃離現狀,於是她改變身體裝置,將刀子裝到原本服務客人的部位,然後由香里成了一個致命的殺人武器...。
(*以下影片有血腥畫面*)
壽司轉盤prototype實體影片
Crowbot Jenny, 2011(烏鴉機器人珍妮)
劇情:烏鴉機器人珍妮是一個孤單的女孩,雖然她身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她依然難以融入同儕之中。事實上,珍妮比較喜歡和動物說話,於是她開始和烏鴉對話...。
烏鴉機器人可以說以下幾句話:Hello./ I am in danger!/ I love you!/ Where's my child?
下面這個prototype測試的影片裡可以看到烏鴉說"Hello!"回應烏鴉機器人。
Moonwalk Machine- Selena's Step, 2013 (月球漫步,薩琳娜的腳印)
劇情:還記得月球上第一個男人腳印嗎?大家都知道是1967年阿姆斯壯的那一步。不過,你知道月球上第一個女人的腳印是誰的嗎?13歲的少女薩琳娜有著一個夢想,想要在月球表面留下她愛穿的高跟鞋的印子。於是她開始製造一個月球漫步的機器,好讓她的高跟鞋在月球上跳舞...。
Menstruation Machine- Takashi's Take, 2010 (月經體驗機,隆先生的體驗)
Menstruation Machines-Takashi's Take, 2010 |
月經體驗機的這個設計引起廣泛的討論,上傳到youtube後一週之內就超過十萬人點擊,Sputniko!的發想不只是來自變裝群體的渴望,更起源於藥物與生物醫學在現實世界的發展。他說:以日本為例,健康局(Ministry of Health)只用了六個月就通過威爾鋼的審查許可,卻花了九年的時間才終於在1999年通過避孕藥的審查許可。科技的進步顯然與政治、社會與文化背景緊密相連。女人還會流血多久呢?如果有一天女人不再因為月經而流血疼痛,例如更年期或新的生物科技發展,月經體驗機會不會成為一種歷史軌跡?
(Barbara Kruger, 1989) |
--------------------------------------------------------------------------------------
我之所以開始想把這些藝術家整理出來,是因為UM藝術與設計學院舉辦的Penny Stamps Speaker Series公開講座,每週四傍晚在密西根電影院的免費演講,我從中獲益良多。他們邀請到各國著名的藝術家或設計師,除了介紹自己的作品與中心思考之外,同時也回答「我怎麼成為現在的我」這個人生課題,企圖給藝術與設計系的學生一些關於職業與人生的啟發。雖然我不是藝術設計系的學生,但是這些講者往往丟出許多值得深思的觀念與刺激,無論是關於熱情、痛苦、或對話,都是每個人--無論作為群體或個人--能夠感受或經歷的。
而這些,包括思考方式、藝術概念和對話的範疇...等是我過去在台灣校園裡面沒有接觸過的,希望可以藉此機會自我整理,也和你們分享。
真的很謝謝你的分享呢,他是個很特別的設計師!
回覆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