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的語言分界 Data source: 2001 national census. (Laris Karlis/Washington Post) |
烏克蘭的抗議事件從2013年11月21日開始,導火線是總理Viktor Yanukovych否決了與歐盟進一步連結的議案,反而更向俄羅斯靠攏。大量的烏克蘭人至今仍在街頭,佔據國內多處地方政府建築物。在烏克蘭首都基輔,抗議者與安全維安警力的衝突越演越烈,發生多起死傷。一月底烏克蘭總理辭職了,沒有人能準確預知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
烏克蘭發生的事情很重要,但也錯綜複雜,對不熟知其歷史背景的人來說會很難理解怎麼導致現今的局面,而歷史脈絡正是造成這次危機主因。在此試圖回答九個基本的問題,但前提是,這篇文章並非試圖書寫龐雜而詳盡的烏克蘭歷史,只是背景知識,好讓每一個人都能一目瞭然。
1. 烏克蘭是什麼(What is Ukraine?)
就英文名稱來說,他現在是"Ukraine",不是"the Ukraine"(譯註:加上the 的名稱是指在1991年獨立以前、還是蘇聯一員的烏克蘭)。烏克蘭位於東歐,在俄羅斯與中歐的中間,佔地面積很大,幾乎跟美國德州一樣大,人口是兩倍的德州人口再少一些(譯註:面積大約是台灣的 17倍,人口約是台灣的兩倍再多一點)。烏克蘭國家的歷史可追溯至上千年以前,例如,第一個圈養的馬匹是在這裡出現的。他長久以來被視為是東方與西方的交界處,而這個特色也導致了今天的衝突。
烏克蘭在歷史上長久受到外來強權的統治,這也反應在他國家的名字上面,許多學者認為烏克蘭這個詞的意思是「國境邊陲」(borderland),這也是為什麼他過去被冠上"the Ukraine"的稱號。(不過,也有學者認為烏克蘭這個詞的意思是「家鄉」)自蘇聯瓦解後,他才在1991年獨立,和上一次的獨立統治時期比較起來(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短暫幾年,再前一次獨立大約是在 1600年代)烏克蘭早就有相當不同的國界以及不同的人口組成。認識這一點非常重要。
2. 為什麼這麼多烏克蘭人要抗議?(Why are so many Ukrainians protesting?)
抗議始於首都基輔,肇因於當時總統Yanukovych和歐盟在經濟上聯合的協商破局。這個協商非常受烏克蘭人的歡迎,特別是在基輔和其附近地區(雖然不如你聽聞的那麼受歡迎:大約只有42-43%的人支持)
但這可不只是一項貿易協定,Yanukovych的決定象徵了他的合作對象從歐盟轉向莫斯科。俄羅斯過去提供大筆金援而且承諾未來向烏克蘭輸出更便宜的石油,這的確是很好的吸引力,但是俄羅斯過去長久以來掌控、主導烏克蘭,你應該很容易理解為什麼Yanukovych這樣的決定會刺到人民的痛處。
但這個問題不只是地理上的政治關係,Yanukovych政府從2010年掌權以來,把經濟亂搞一通而且越來越腐敗。早在2004年就有大批的示威遊行,抗議Yanukovych以不法手段獲選為總統,當時抗議民眾成功的讓Yanukovych無法進辦公室辦公,這項行動被稱為「橘色革命」,是當時的一件大事。現在抗議民眾回來了。
抗議群眾的數量在今年1月16日的時候稍微下降,因為Yanukovych簽署通過「反示威遊行法」,強烈限制言論自由、媒體自由、禁止五量以上的車子群聚、甚至不准民眾帶安全帽(譯註:所以一度出現民眾頭戴鐵鍋的局面。)。不過抗議者以新的方式回應和報復,不只在基輔也在其他地區,某些地方甚至掌控了行政用的建築物。
3. 我聽到的版本是,烏克蘭人想要和歐盟連結,但政府卻把國家賣給莫斯科,是這樣嗎?
(I heard this was about Ukrainians wanting ties with Europe and their government selling out to Moscow. Is it?)
這說對了某部分--很多烏克蘭人的確想要他們的國家更「歐洲」一點,不想要和俄羅斯有連結,而Yanukovych的確和莫斯科相當親熱; 但這種說法也說錯了另一部分。的確,有一半的烏克蘭人表示想要和歐盟協商,但另外三分之一的烏克蘭人表示他們比較想要加入由俄羅斯主導的「歐亞關稅同盟」所以,現狀的分裂可能比你想像的更嚴重。
首先你得了解,烏克蘭是分歧的。無論是在語言、歷史或是政治上,都有很深很深的分裂。三分之一的人的母語是俄語,而且也是在生活中實際使用的語言。使用俄語的人居住在烏克蘭的這一半,而使用烏克蘭語的人則住在另一半。你可以很清楚的從地圖上看到這個分野。
但這也不只是烏克蘭有兩個主要語言區這麼簡單而以。他們有不同的政治傾向以及對國家不同的憧憬。看看以下這四張地圖:上面兩張分別顯示其語言和種族的分佈,下面兩張分別是2004和2010年總統選舉的結果。這四條界線幾乎是相等的!
左上圖:烏克蘭的俄語使用者是藍色。右上圖:主要的族群和語言分佈圖
左下圖:2004年總統選舉結果圖。右下圖:2010年總統選舉結果圖。西半部壓倒性的反對Yanukovych,也是現在抗議者主要的家鄉。
|
說俄語的東烏克蘭傾向於--你猜對了嗎,當然是親俄羅斯。而Yanukovych就是來自東烏克蘭的,他的支持者都在這裡,而且他在他50歲以前根本不說烏克蘭語。
而親歐盟的抗議者多來自於說烏克蘭語的西烏克蘭,這些人在2010年大舉反對Yanukovych(不過,自從他訂定禁止抗議條文之後,已經燃起全國人民對Yanukovych 的怒火)
事實上,這個分歧是烏克蘭從1991 成功獨立以來一直是烏克蘭政府的大挑戰,選舉結果完全分裂成兩半,兩個陣營分別想把國家導向完全相反的方向。烏克蘭政治學研究者Leonid Peisakhin說得很清楚,「(烏克蘭)一直以來都不是、未來也不會是一個一致的國家,除非能出現一個共同的論述,或者,至少出現一種或多或少能共通的政治理念。」
就某個程度來說,這個危機的確是有關大批民眾對總統的不滿與憤怒,而總統不僅搞砸了經濟還鎮壓抗議者,逐漸走向專制政權。但是這個事件更顯示出烏克蘭長久以來無法解決的身分認同危機。這個事件雖然經常被報導為烏克蘭受到莫斯科與歐盟的左右拉扯,但烏克蘭內部就存在強烈的拉扯:在烏克蘭裂成兩半的兩種身分認同之間,這是一場長達22年、而且還一直持續的拔河比賽。
4. 哇賽~烏克蘭怎麼會這麼分歧的呢?(Wow. How did Ukraine get so divided?)
幾個世紀以來,烏克蘭受到鄰近強權的統治與分裂,包括波蘭、奧地利、當然還有俄羅斯。而俄羅斯不只是想要統治烏克蘭,他還想要把他也變成俄羅斯。
烏克蘭的俄羅斯化(Russification)始於250年前的凱薩琳大帝( Catherine the Great)時期,她在1770左右開創俄羅斯帝國的黃金時期(golden age)。一開始,只有掌控東烏克蘭,為了發展礦物與鋼鐵工業,作為供應俄羅斯擴張的庫源。雖然後來她也掌控了西半邊,但是她以及後來繼位的俄羅斯統治者,完全只針對東半部開發,甚至打造出世界上最具生產力的農田之一。
哈佛的烏克蘭研究院院長Serhii Plokhii最近在國家地理雜誌上表示,烏克蘭分成東邊非常肥沃的羊草草原(Steepe)以及西邊的森林,這個生態學上的界線幾乎和上面說過的語言-政治界線一模一樣。
當時很多俄羅斯人湧入烏克蘭的東南地帶,其中有一些武裝部隊,要攻擊鄰近的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後來這個地區變成現在的新俄羅斯(Novorossiya, New Russia) 。俄羅斯的領導者為了讓這個地區永久屬於俄羅斯,就禁止這裡的人民使用烏克蘭語。
然後史達林來了。在1930年蘇聯領導推動的農業集體化運動(collectivized agriculture)
讓農民轉入國營農場,這一連串政策導致數百萬烏克蘭人死於饑荒。烏克蘭政府和美國都認為這是蓄意的種族屠殺政策,不過歷史學家的解讀各有不同。不論如何,在饑荒過後,史達林為了振作荒廢的東部農地,他大量輸入俄羅斯裔的人民進駐此地。
現在雖然烏克蘭只有六分之一的人口是俄羅斯裔,但是俄羅斯文化的刻痕深深的留在這裡,絕不只是許多烏克蘭人視俄語為母語這麼簡單而已。2005年,當烏克蘭民族主義黨的Viktor Yushchenko-這個傾向西方的政治人物-獲選為總統的時候,根據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的調查,「約60%的電視台是以俄語播出,40%以烏克蘭語播出」。 但是,2010年他離開總統府的時候,「這個比例已經倒過來了」,這是他五年執政以來積極推動烏克蘭化(Ukrainianization)的結果。雖然Yushchenko說流利的俄語,他在和俄羅斯總統普丁見面時,只透過翻譯來溝通。
5. 這真是越來越複雜了,可以聽個音樂、休息一下嗎?
(This is getting complicated. Can we take a music break?)
太棒了,烏克蘭有豐富的傳統民間音樂和流行音樂,不過,讓我們來聽聽他們眾多古典樂大師中的一位Mykola Lysenko. 他是一個烏克蘭民族主義者,他很喜歡在創作中加入烏克蘭民間音樂的旋律。以下是他的一首簡潔而優美的第二號烏克蘭鋼琴狂想曲,由他的孫女Rada Lysenko演奏:
Lysenko的人生,早在一個世紀以前,就經歷許多議題是至今仍然沒有解決的。當時的烏克蘭是俄羅斯帝國的一部分,他們強迫作曲家和音樂家只能使用俄語創作。Lysenko拒絕如此,他創作了兩部用烏克蘭語演唱的歌劇,而他也不肯翻譯成俄語,這就表示他們不可能到莫斯科去表演。在1876年頒佈的擁護沙皇法令(czarist decree)禁止印製任何烏克蘭語,Lysenko得秘密的把他的音樂送去國外印製。他是烏克蘭的烈士,許多同時代的音樂家如柴可夫斯基等都相當珍視他的音樂。只不過現在,他的原版錄音檔已經很難找到了。
6. 我懂了,俄羅斯過去統治過烏克蘭,現在沒有。但是,為什麼一直聽到俄羅斯在這個議題裡參一咖的消息?(So I get that Russia used to rule Ukraine but doesn't anymore. Why do I hear so much about its role in all this?)
俄羅斯總統Vladimir Putin普丁一直以來很積極的逼迫烏克蘭切斷和歐盟的合作,他希望烏克蘭不只是加入由莫斯科領導的歐亞關稅同盟,這個同盟包括了幾個前蘇聯國家。他的手段包括以經濟制裁的方式要脅烏克蘭。2004年和2006年,當親西方的Yushchenko當權的時候,俄羅斯就幾度因為政治上的糾紛而停止供應烏克蘭天然氣,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害。
不過普丁不只脅迫、他也利誘, 在Yanukovych拒絕歐盟的協商之後,普丁立刻金援烏克蘭一筆高達一百五十億美金的振興經濟計畫,以及提供七折的天然氣優惠。這些舉措讓Yanukovych很難逃脫普丁的懷抱,特別是國內因低迷的經濟引起的民怨。
7. 為什麼俄羅斯如此關注烏克蘭呢?(Why does Russia care so much about Ukraine?)
最表層的原因包括:文化上的連結非常深,普丁無法和烏克蘭這個擁有重疊的歷史、擁有俄羅斯血脈的國家說不。這個國家是俄羅斯的榖倉與能源運輸轉運站,對俄羅斯來說不管是經濟或文化策略上都極為重要。普丁對歐亞關稅同盟國具有個人的感情且把他視為俄羅斯的文化傳承之一。
但同時也有更深層的原因:烏克蘭打破了俄羅斯強權的形象,俄羅斯自柏林圍牆倒塌以來一直很慘烈的形象。如同 Tufts的政治學家Dan Drezner 在Foreign Policy雜誌中說的,「對於普丁的中東外交政策來說,烏克蘭是成就他權力野心最重要的部份,在外交政策社區大學(Foreign Policy Community College)裡你會學到的第一個觀點就是『俄羅斯沒有烏克蘭只是一個國家; 俄羅斯加上烏克蘭能成就帝國大業』。('Russia without Ukraine is a country; Russia with Ukraine is an empire.')」
即使普丁無法說服烏克蘭加入,他也想盡辦法把他和歐盟隔開,因為他認為歐盟是西方國家幾個世紀以來計畫陰謀要對抗俄羅斯的一部分。在莫斯科有幾個說法,認為西方國家根本不在乎俄羅斯的毀滅,所以俄羅斯必須盡力確保西方勢力不會介入其他國家,以防未來這些國家反過來攻擊俄羅斯。雖然聽起來有點荒謬,但有些國安專家認為保護烏克蘭很重要,因為他是保護俄羅斯國防的緩衝區。
8. 為什麼美國和歐洲國家還沒搞定這件事?(Why haven't the US or Europe fixed this?)
(譯註:這是寫給美國人看的,所以預期美國人會問這種問題也是蠻了解自己人的呵呵,就暫且看一下Max Fisher怎麼回答吧。)
在這個危機發生之後,西方國家可以向Yanukovych施壓,要求停止實施專制手段。但是絕大多數的權力都在普丁和烏克蘭人手中,西方該怎麼做不是很明確。紐約時報的一則專論中,四名前美國駐烏克蘭大使(四名!)也不過是呼籲美國政府發佈聲明,包括後續的經濟制裁。
任何西方的行動,若是強硬到可以改變現狀,都極有可能引起更強烈的反彈,導致更糟的局面。如果西方對於Yanukovych積極的施壓,那麼烏克蘭的東半部-鄰俄的那一半-將會把這種介入看成外國干涉內政,跟俄羅斯的介入沒兩樣。
基本上,烏克蘭最終的問題在於慘澹的經濟狀況和懸而未決的國家認同問題。其他的國家(包括俄羅斯)當然可以幫助前者,但是後者只有烏克蘭人自己才能解決。
9. 我前面都跳過了,可以給我懶人包嗎?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截至1/30/2014以前)
(I skipped to the bottom. What's going to happen next?)
普丁擱置了一百五十億經援的計畫,讓Yanukovych比較容易離開普丁走回歐盟的談判桌。
但是抗議者還是迅速且大量的集結起來,包括在俄語區的東半部也一樣。現在,最緊急的問題不是與歐盟締約的問題、不是國內的文化分歧、甚至不是集遊法,雖然這些加總起來導致了現在烏克蘭的危機。Yanukovych兩個月以來不熟練的危機處理,把自己逼近一個很難轉身的小角落裡。
1/19/2014於基輔,抗議群眾與鎮壓警察的衝突 (photo by Sergei Supinsky, AFP, Getty Images) |
不管是在莫斯科或華盛頓,都有分析家們的傳言指出,如果Yanukovych被逼急了,然後動用軍隊驅散抗議群眾,很有可能造成烏克蘭內戰。雖然內戰就現在(1/30/2014)看來還是一個有點遙遠的狀況,比較有可能是政府和反對陣營領袖達成協議,然後政府糊里糊塗的撐一段時間,接著,Yanukovych在2015年2月的總統選舉時被民眾以壓倒式的選票趕出總統府。不過既然出現關於內戰的討論,就表示國際關注的程度相當高以及烏克蘭未來依然不可預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